此篇純粹筆記,
有錯有誤還請指證。
有需要補充也請說明。
關於轉檔會有幾個重點
一.檔案格式
二.解析度
三.FPS
四.相關轉檔軟體推薦
一、
式名稱 | 特性 |
avi | 高相容,檔 檔案容量大,不失真 |
Wmv | windows media專用格式,除了檔案大以外,還是檔案大。 |
Rm | Real One Player專用格式(目前佔少數,多為了容量需求才使用。 檔案小(幾乎無人使用) |
Mov | QUICK TIME專用格式 (通常是攝影器材的錄影檔) |
mpg | 格式泛稱包括mp1 mp2 mp3 mp4等 通常指VCD使用的Mpeg-1 |
mp1 | Vcd格式 |
mp2 | DVD格式 |
mp4 | 壓縮不失真的影像類型 |
3GP | MP4的簡化,通常是手機的影音檔 |
Flv | FLASH的瘦身格式,多用於網路影音,例如YOUTUBE上傳格式也是FLV |
Rmvb | 網路上目前最範用的格式之一,特色是破壞壓縮,也就是畫質差,容量小。 |
Mkv | 支援編碼類型多、優於avi |
然後Mpeg4基本上就是混合了1與2的設計。
另外有人可能會想說,三到底跑到哪去了?
當初在設計的時候,三是為了定位於高畫質輸出。
但是由於二的存在就足以應付了。(HD TV)
於是就終止了
另外我們所聽的MP3格式音樂,是隸屬於MPEG-1 Audio Layer 3,動態影像專家壓縮標準音頻層面3。
所以整體說明下來,我們知道魚與熊掌是不可兼得的,如同畫質與容量不可兼得。
通常要容量就得犧牲畫質,要畫質就得犧牲容量,這部分就是得要取捨的部分了。
如果用用RMBV去體現一個數GB的檔案,只怕是佔了空間。
結論:
目前主流格式(以畫質為優先同等比較)
1.用於播放軟體(ps3、電話、平板) => mp4
2.用於燒錄轉檔(建議直接用軟體轉好)
3.用於電腦上觀看畫質優先 => mkv
4.用於電腦上檔案容量優先 =>rmvb
所以接下來,來稍微解釋關於一些轉檔的設定。
二、解析度說明
解析度大小: 我們在玩遊戲或設定各種東西的時候,都會去寫到支援:1080p、720P、480P 這個數據就是畫面的大小上限 1080P:1920×1080 720P:1280×720 480P:640*480 這邊要注意的是,如果是480P的影片,你轉成720P、1080P螢幕的最大化也不會變大的。 這就像是,你把RMBV轉成AVI,雖然影片大小變大了,可是畫質本身不會優化一樣。 轉檔本身的行為就是一種類似於劣化的修正。 當然這個P也不是沒有意義,這個P是逐行掃瞄(progressive scan)別於P的則是I的隔行掃瞄(interlaced scan) 關於這部分詳細就請拜見WIKI說明。 |
三、Fps
FPS(Frame per Second 畫面更新率),又被稱為幀率、赫茲、畫面格數。 原本如果是30(一秒三十張)轉檔時改成50(1秒50張) 原本就沒有的東西轉檔也無法無中生有。
|
位元率(比特率(Bit rate): 這是單位時間內傳輸送或處理的資料(BIT)的數量 就像是水管,水管的孔徑越大,單位時間能穿越的水流量就越大。(排除供給問題) 也就是,單位時間的位元率越高,畫面越清晰,容量也越大。 稍微比較一下: 如果以MP3來說的話:
視頻(MPEG2)
這部分是每秒位元率需求,就給大家參考看看XD 關於說明的部分請參見WIKI,但是簡單而言,就是在演算動畫的部分強化許多。 |
四、相關轉檔軟體推薦
一、XMedia Recode
這款軟體相較於格式工廠,我傾向於使用這款軟體。
這款軟體在操作和設定上能夠修改的東西比較多,也能夠直接priview結果。
也可以修正影片轉檔時的畫面銳利度等效果,
當然最重要的還是,他收集了各種硬體的轉檔規格。
從電話、dvd燒錄、vcd、ps3、平板等都有,
也能夠設定編碼格式,不過現在能用h264就用h264就好也沒必要改。
甚至只要拉設定解析度就好,完全不用進行複雜操作就可以轉好檔案,算是相當方便的軟體。
也不用擔心如格式工廠,轉檔速度神快,可是畫面永遠令人不甚滿意。
- -
雜↓
不過話又說回來,說了這麼多關於規格的東西,
我們要如何去看到檔案的資訊呢?
這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這個
下面貼一張結果圖:
我們可以從途中看出,他的位元率是555,FPS則是29.0,解析度則是640*480(480P)
然後提到一些轉檔比較現實的問題好了,
PSP轉檔到底要怎麼轉?
用格式工廠轉出來的畫質都好差!
可是直接轉,不是說相容MP4?可是轉進去都不能看。
這時候我們只好來研究一下PSP的規格了,
MPEG4
MPEG4、MP4-AVC、H.264等編碼格式能在官方XMB裡播放
320x240、352x240、480x272、720x480等解像度都能播放
30fps、Level3、>2000kbps
比較大的問題是在於他的比例還有設定上,
他限定了大小,而不是你隨便轉隨便開,
然後就是30fps、Level3、>2000kbps
畫面格數流量,都被限制住了阿!!!!!!
轉個影片還得在意參數的話,基本上還是用別人設定好的介面檔比較方便,
所以還是請直接用別人寫好的編碼設定檔吧。
如果很堅持自己轉的規格的話,那只好把PSP給刷一刷,然後裝播放軟體了。
不過我的使用心得是,這個播放軟體讀取上有點慢,如果只是純粹看影片動畫的話可以考慮,
習慣跳著看的人可能會等不下去。
然後關於PSP轉檔的部分,可以用WinMEnc這款軟體,有需要我在寫教學XD
這款軟體轉出來畫質相當的優,不過缺點就是--容量大。
我這邊貼幾個他的預設轉檔數值:
MP4-AVC 480x272 CRF22, AAC 48kHz 96kbps
MP4-AVC 720x480 CRF21, AAC 48kHz 96kbps
MP4-DIVX 368x208 500kbps, AAC 24kHz 64kbps
MP4-XVID 368x208 500kbps 29.97fps, AAC 24kHz 64kbps
PMP-AVC 480x272 CRF22, AAC 44.1kHz 96kbps
先忽略掉最後面的PMP,
稍微解釋一下名詞的部分,
AVC(x.264)是編碼方式(見上)
DIVX是早期於AVC的編碼方式
XVID則是一種開放式的編碼軟體
三種比較起來,普遍使用率高的還是AVC
早期則是DIVX居多。
CRF則是畫面更新率
AAC則是音訊輸出
PMP我記得是SONY專用的播放規格(有錯請指證)
這部分就是據說是能夠以最低檔案大小擁有最高畫質的編碼系統。
不過實際使用上,幾乎沒人會去用。